Web3内容生态新范式:去中心化的智能搜索

avatar
阅读时长 1 分钟
Wei· 阅读时长 1 分钟

作者:Wei,前Google工程师,目前是Adot的创始人。

全文纲要:

1、从Web2大厂到Web3,我的创业之路

2、Web2搜索引擎为什么过时了?

3、Web3搜索引擎应该是什么样的?

4、如何构建完整有效的搜索生态?

从Web2到Web3,我的创业之路

我是Wei,前Google工程师,目前是Adot的创始人。我在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17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了。我曾是Google移动搜索团队的早期成员,参与了Google核心移动搜索生态系统的建设。同时,我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曾主导了多个知名创业项目,为数亿部手机设备提供搜索服务。现阶段创立的Web3搜索引擎项目——Adot,获得了来自中国、新加坡和硅谷的知名VC与战略投资机构的支持。

说到搜索引擎对于Web3的意义,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开放的生态搜索引擎是开放生态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能提升整个生态的数据流转效率,降低开发者的数据使用门槛。
  2. 高质量的数据结构化的文本内容更利于做深度挖掘,提升Web3数据的整体价值,而且更适应AI等技术的应用。
  3. 促进社区的公平性全面的数据覆盖度,可以减少用户的信息差,辅助每个用户做更智能的决策,商业模式为贡献者分配更公平的利益。

Web2搜索引擎为什么过时了?

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其一,对用户要求过高,Web2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了过量的信息而非有用的知识。

  • Web2为用户提供了太多数据,冗余信息、过时数据和垃圾信息无处不在
  • 用户不需要,也无法消化这么多过载的信息
  • 当前搜索引擎侧重于列出所有信息,而不是提取知识来更有效地辅助用户决策
  • Web内容质量并未从根本上进行提升
2002年的Google搜索结果

其二,未有效反哺开放的生态,当前搜索引擎的生态系统是封闭的。

  • 目前的索引、算法、用户数据、广告系统都是封闭的,违背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
  • 开发者无法获取或者有效使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
  • 封闭的生态系统可能有利于巨头赚钱,但正在损害整个行业
  • 巨头控制用户隐私,但不与其分享任何收益
  • 巨头的产品定制化程度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有用户需求,还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其三,Web2搜索引擎覆盖的内容、场景以及数据索引量都很有限。

  • 以Google为例,据统计,Google的索引量不足网络所有内容的10%
  • 不变的索引、处理和编码数据的机制阻止了搜索引擎在其他生态系统中找到数据,例如deep web(非暗网)和Web3上的数据
  • Web2的缺陷,导致开发人员和用户正在寻找其他方式来承载他们的数据

其四,产品使用体验过于单一,Web2搜索引擎不适合人工智能时代。

  • Web2时代,开发和维护搜索引擎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开发人员必须自己做所有事情,例如生产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设计用户界面等
  • Web2搜索引擎的开发成本非常高,而且Web2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无法让开发人员从清理和整理信息的工作中解脱
  • 无法打造众多的满足用户多样化和细分需求的精品搜索引擎

由此可见,Web2拥有众多不可调和的属性,这不利于产生革命性的搜索引擎。如下图所示,发布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不同搜索引擎都必须自己完成代码到结构化数据的解释,过程极其冗余和低效,不利于内容的检索和分发。

所以,在Web2中,数据加工效率低下,只面向用户而非机器的互联网无法形成大规模协作的数据加工产业链,也无法承载有价值的数据,因此无法保证有价值数据的贡献者的利益,更无法产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更多精品搜索引擎,而且门槛过高导致开发者无法快速构建和尝试精品搜索引擎。

Web3搜索引擎应该是什么样的?

理想的Web3搜索引擎,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Web3数据的全覆盖消除所有信息差
  • 足够智能可以辅助用户做智能决策
  • 开放的数据和技术提升整个生态的效率
  • 全新的商业模式促进生态的公平的价值分配

但是,Web3搜索引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

  • 如何平衡去中心化与搜索效率的冲突
  • 如何在使用用户数据的同时保证用户隐私
  • 如何实现数据全覆盖的同时保证数据的深度整理和加工
  • 如何在保证搜索结果公正性的同时兼顾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如何构建完整有效的搜索生态?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智能,Web3时代该如何构建完整有效的搜索生态呢?这就是Web3通用搜索引擎——Adot的愿景和目标。

从定位来看,Adot是一个去中心化的Web3搜索引擎,旨在重新定义数据的收集、组织和交付方式。Adot 对来自链上和链下来源的数据进行分类、聚合和索引,并使用户能够在控制数据所有权的情况下自定义他们的个性化搜索体验。

同时,Adot 的使命很简单——让每个开发者和用户都能公开访问所有高质量数据。Adot希望打造一个全方位超越传统搜索引擎的去中心化搜索引擎,以此来建立一个可组合的、开源的和索引的生态系统,它既有利于用户,让用户在几秒钟内定位准确、可扩展和索引的数据,并通过他们对数据源输入的贡献获得奖励;又有利于开发者,让开发者基于Adot SDK和API来构建自己的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

在产品层面,Adot 是为去中心化时代打造的基础设施,旨在促进数字世界中数据的顺畅流动。该基础架构连接了传统和分散的应用程序和协议,彻底改变了组织数据的方式,并改善了用户搜索体验。Adot为整个Web3行业提供去中心化索引协议、智能搜索应用和开源数据框架,使传统搜索向智能搜索转变,构建完整有效的搜索生态。

Adot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支持不同类型的dApp开发者,开发者可以实现Adot生态中可用的工具,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和合成数据,支持自己的应用,应用场景包括去中心化社交、创作者经济、NFT/新闻聚合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及人工智能应用等。

Adot未来搜索将带来无限可能的应用实例:

  • Adot搜索引擎:是新一代智能搜索引擎,涵盖广泛来源的海量数据,提供图形化和分类化的知识,同时可根据搜索意图分析和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搜索体验。
  • 开发者工具:为开发人员提供低代码SDK和强大的搜索服务,帮助开发者构建自己的内容类dApp,同时赋能零搜索经验的开发者,部署适合不同场景的精品搜索功能。

不仅如此,Adot的协议层也具有以下亮点:

  • 开源和可组合数据:一个易于使用的Web3数据模式,与Web2数据源一起完成,允许开发人员为自己捕获和组合所需的数据;并且数据对所有执行Adot协议的人员开放,以贡献和调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贡献都会被记录下来,并得到适当的奖励。
  • 标准化集成平台:使用标准化模型集成不同的SDK,任何集成Adot的应用程序都可以访问集成的Web3协议。

从长远的目标来看,Adot希望全面覆盖链上和链下的Web3数据,其索引的所有数据都将公开提供给开发者用户,为其提供开源数据和服务;同时也致力于打造一个依靠返回深加工的知识来帮助用户做出决策的智能搜索引擎,满足各种需求的定制搜索服务。

而Adot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去中心化搜索引擎,全面超越传统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每个用户对数据输入的贡献,都会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回报
  • 结合前沿AI和NLP技术,如情感分析、智能标注等,提升搜索结果的准确性、个性化、交互性甚至人性化
  • 彻底改变当前的排序算法、查询处理器和其他技术,以提供适应结构化数据的全新的搜索体验
  • 启动可组合的搜索引擎应用程序,使用户和开发者能定制他们的个人搜索引擎来满足各种用例

现阶段,Adot搜索引擎产品正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在www.a.site官网即可申请加入产品内测白名单,同时APIs也开放申请中,欢迎有数据与搜索需求的Web3开发者和用户体验试用。

加入Adot Search测试候补名单:https://forms.gle/VsvUrsR9wNhgz86E9

申请Adot APIs测试体验名额:https://forms.gle/ewDbeaYSRFrrz

一些Q&A

Q:Magi搜索引擎对传统搜索有什么影响?

A:Magi搜索结合了很多AI的功能,比如语义的关联,但实际搜索结果其实与Google的差距是很大的。Magi追求的是语义网络的开放式搜索,但在Web2的逆生态环境下,很难撼动生态巨头(如Google)通用搜索的地位,对Web2的传统搜索生态格局的影响很小。而在Web3中,由于Web3本身是一个结构化的语义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做类似Magi的Web3搜索产品要比在Web2中更简单一些,对搜索生态的影响更大,也更有利。

Q:Adot与Sepana有什么区别?

A:Adot与Sepana虽然都为去中心化搜索引擎,但Sepana的产品形态偏向于垂类搜索,而Adot产品形态更偏向于通用搜索;Sepana目前公布的索引数据量仍然是比较少的,远远没有达到Web3全量数据的规模,而Adot是获取Web3全量数据的;通用搜索的搜索结果往往要优于垂类搜索或站内搜索的搜索结果,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垂类搜索可以获取到更多非公开的数据以及深度加工的数据,这也是某些时候垂类搜索难以被取代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
任何媒体、网站或商业机构不得将本网站刊登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复制,不得对本网站刊登的内容进行曲解、篡改。 请广大读者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
关注 Cointime
实时获取最新Web3资讯
评论

所有评论